포라메디카닷넷

한약의 모든 것

메인상단(header advertising area)

원화(芫花) Genkwa Flos

원화(芫花) Genkwa Flos

강의요약. 팥꽃나무과(Thymelaeaceae)에 딸린 팥꽃나무의 꽃봉오리(花蕾)를 ‘원화(芫花)’라 한다. ‘팥’을 연상1시킨다고 하였지만 유독하여 식용으로 사용할 수 없다2.
  3-6세기34부터 주로 수종(水種)에 사용하였는데, 흉복강의 과다한 삼출물로 인한 기침이 주요한 응용 증상이었다. 그 뒤로 인체 외내부의 심한 부종56789으로 응용 범위가 다소 넓어지기도 하였다. 그러나 17~18세기에는 ‘과낭(窠囊)10의 구석지고 깊은 곳에 있는 수음(水飮)’이라는 표현에서 알 수 있듯이 유사한 목적으로 사용하던 대극(大戟)이나 감수(甘遂)에 비해 흉강의 삼출물을 제거하는 데 더 효과적이라는 기록1112에서 후대의 주된 응용 분야를 짐작할 수 있다13. 다만, 그 독성을 완화시키기 위하여 식초로 자(炙)하여 사용하였음141516에 유의하여야 한다.
  한편, 치창(痔瘡)을 비롯하여 각종 종기, 백선 등의 피부병에 외용제로 응용171819되기도 하였는데 이는 지금 말하는 항진균 효과를 응용20한 것으로 보아도 무방하다. 이러한 점에서 항생제의 발달로 흉강의 외과적 처치가 용이해진 현대에는 내복약보다는 외용제로서의 활용이 기대되고 있다.

【본초명《출전》】 芫花《神農本草經》

【생약명】 

Genkwa Flos

【이명】 去水《神農本草經》 敗花《吳普本草》 赤花《吳普本草》 杜芫《名醫別綠》 頭痛花《本草綱目》

【약성가】 芫花苦寒消脹蠱 瀉濕止咳痰可吐

【기원】

팥꽃나무과(Thymelaeaceae ; 瑞香科)에 속한 갈잎작은키나무인 팥꽃나무(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old et Zucc.의 花蕾로, 봄에 꽃봉리를 채취하여 雜質을 제거하고 曬乾한다.

⊂ KHP, DPRKP, ChP

 속씨식물군(Angiosperms ; 被子植物)
  진정쌍떡잎식물군(Eudicots ; 眞雙子叶植物)
    핵심진정쌍떡잎식물군(Core Eudicots ; 核心眞雙子叶植物)
     장미군(Rosids ; 蔷薇類植物)
       아욱군(Malvids ; 錦葵類植物) 
        아욱목 (Malvales ; 錦葵目)
          팥꽃나무과(Thymelaeaceae ; 瑞香科)

팥꽃나무 Daphne genkwa Siebold et Zucc.

[팥꽃나무(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old et Zucc.]

【성상】

원화(芫花) Genkwa Flos

[ 원화(芫花) Genkwa Flos ]

… 棒槌狀으로 구부러졌고, 길이 1.7㎝, 지름은 약 1.5㎜이다. 꽃의 표면에는 淡紫色 또는 灰綠色으로 짧은 털로 덮여 있고, 先端은 4개로 쪼개져 花冠狀을 나타내며, 裂片은 淡紫色 또는 黃褐色이며, 質은 軟하다. 이 약은 냄새가 조금 있고 맛은 맵고 아리다.

【산지】

한반도의 바닷가 근처에 분포. 中國에는 福建, 浙江, 江蘇, 安徽, 湖北, 湖南, 四川, 山東, 河南, 河北, 陜西省 등 지역에 분포한다.

【성분】 ※  원화(芫花)의 성분에 대한 자세한 내용은 여기를 참조.

Diterpene ester 성분인 yuanhuacine, yuanhuadine, yuanhuafin, genkwadaphnin(12-benzoxydaphnetoxin), yuanhuatin 등이 함유되어 있다. Flavonoid로는 genkwanin, 3-hydroxygenkwanin, yuanhuanin, apigenin, luteolin, tiliroside 등이 함유되어 있다.

【작용】

∙장관 유동을 촉진하여 강력한 사하작용을 나타내며, 소량에서는 이뇨작용을 나타내나 대량에서는 抗利尿 작용이 있다.
∙관상동맥 확장, 혈압강하, 심근보호 작용이 있다.
∙임신중단(yuanhuacin), 자궁수축(yuanhuacin>yuanhuadin), 항종양, 진해·거담, 진통, 진경, 항진균 작용을 한다.

 

【성미】 性溫 味辛苦 有毒       【귀경】 肺脾腎經

【효능】 瀉水逐飮 解毒殺蟲

【주치】 水腫脹滿 胸腹積水 痰飮積聚 氣逆喘咳 二便不利. 外治疥癬 禿瘡21 凍瘡

【해설】

1. 瀉水逐飮(內服時醋炒) : 瀉水逐飮의 효능이 甘遂 大戟과 유사
But, 性輕揚 → 身體의 上部인 胸脇의 水를 瀉 → 痰飮과 積聚를 消去하는데 特長

① 痰飮喘咳 胸脇引痛 혹은 水腫腹水등 주로 上部인 胸脇의 水證에 응용

② 水蠱脹滿에 응용

③ 偏身浮腫 腹大 飮食不消 등에 응용

2. 解毒殺蟲(外用) : 疥癬禿瘡 凍瘡 등에 응용

3. 대표적인 六陳藥 : 酢灸한 것이나 수년간 저장한 것이 좋음22

【포제】

精選한 후 芫花 500g에 醋 125g을 혼합하여 潤透시킨 다음 文火로 醋가 芫花에 모두 吸入될 때까지 炒한 후 꺼내어 陰乾하여 사용한다.2324

【용량】

2~4g

【금기】

독성이 甘遂와 大戟 보다 맹렬하므로 炮製하지 않은 것을 사용하거나 과량을 투하면 극렬한 水瀉와 腹痛을 유발할 수 있다. 또한 甘草와 同用하면 利尿와 瀉下作用이 억제되고 아울러 독성이 증강되므로 주의하여야 한다. 體質이 허약한 자나 孕婦는 복용을 금한다.2526

  《東醫寶鑑》芫花毒 ○ 桂皮煮汁飮 又甘草或防風煎汁服[本草]

【配合例】

甘遂 大戟 등을 配合하여 痰飮喘咳 胸脇引痛 水腫腹水에 응용
십조탕 十棗湯《傷寒雜病論》 太陽中風 下利 嘔逆 表解者 乃可攻之 若其人漐漐汗出 發作有時 頭痛 心下痞滿 引脇下痛 乾嘔短氣 汗出不惡寒者 此表解裏未和也 十棗湯主之 / 咳家其脈弦者 此爲有水 十棗湯主之.
 : 芫花 甘遂 大戟 右三味 各等分 別搗爲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煮大棗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納藥末 強人服一錢匙 羸人服半錢 溫服之 平旦服. 若下少 病不除者 明日更服 加半錢. 得快下利後 糜粥自養.

 주거환 舟車丸《仁齋直指方論》 濕腹脹腳腫甚者 舟車丸下之
: 大黃二兩 甘遂 大戟 芫花 靑皮 陳皮各一兩 牽牛頭末四兩 木香五錢. 上爲細末 水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白沸湯下 隨時加減.

③ 芫花에 甘隧 大黃 葶藶子 巴豆를 配合하여 蜜丸으로 제조하여 水病에 온몸이 浮腫하고 腹大하며 飮食이 不消한 증에 응용
소소화환 小消化丸《聖濟總錄》 治水病通身微腫 腹大 食飲不消.
 : 芫花微炒 甘遂微炒 大黃銼碎,醋拌,炒乾 葶藶炒令紫色,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麩炒,研出油盡四十枚. 上五味 搗羅爲末 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每服飲下三丸 不知 稍增至五丸 以知爲度.

④ 소위단 小胃丹《丹溪心法》治膈上痰熱風痰濕痰肩膊諸痛 能損胃氣 食積痰實者用之 不宜多
: 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瓦器不住手攪,炒令黑,不要燋 甘遂濕麵裹長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曬乾,又云水浸冬七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水洗,曬乾,各半兩 大黃濕紙裹煨,勿焦,切焙乾,再酒潤,炒熟焙乾,一兩半 黃柏三兩,焙炒. 上爲末 粥丸麻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臨臥津液吞下 或白湯一口送下. 取其膈上之濕痰熱積 以意消息之 欲利則空心服.

⑤ 玄胡索을 配合하여 諸般 氣痛에 응용
삼릉환 三稜丸《世醫得效方》 治紅脈不通 氣痛滯下 兼治血瘕 形如鐮鐵樣.
: 當歸去尾 川芎 牛膝去苗 芫花 三稜 莪朮 蒲黃 延胡索 牡丹皮 乾薑 庵䕡 白芷 地龍去泥土,酒浸炒 各一兩 大黃二兩,爲末,米醋一升,文武火熬成膏. 上爲末 入大黃膏和研 杵爛爲丸 每服二十丸. 氣痛 淡醋湯下 炒姜酒亦可. 未通 紅花酒下.

⑥ 枳殼을 配合하여 蠱脹에 응용.
 지각환 枳殼丸《普濟方》 治蠱脹.
 : 枳殼 芫花各等分. 上用釅醋浸芫花透 將醋再煮枳殼爛 擂芫花末 和爲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數丸 溫白湯送下.

 


일러두기

· 기원의 학명은 정명을 기준으로 기술하였으며, 생약명도 이에 맞추어 기재하였습니다.
· 국내외 공정서에 지표성분의 규정이 있을 경우에만 해당 성분을 다른 색깔로 표시하였습니다 (상세 기준은 공정서 또는 당 사이트의 한약성분정보 참조).
· 누락된 부분이 있을 수 있습니다. 상세한 해설은 위의 교재를 참조하시길 바랍니다.
· 전국한의과대학 방제학 공통교재에 수재된 처방은 번호를 붉은 색으로 표시하였습니다.
· 배합례의 처방에는 전문한의약품이 다수 포함되어 있으므로 무자격자가 임의로 사용할 수 없습니다.

이상은 아래의 교재 해당 부분을 편집자의 의도에 맞추어 수정하여 요약 기술하고, 현지답사에서 확보한 사진 자료 및 해당 본초가 사용된 방제, 강의 요약 등을 추가한 것입니다. 본초학각론 강의자료(우석대, 부산대, 원광대)의 오류를 교정하고 보충하기 위해 여기에 게시합니다.

1: 전국한의과대학본초학공동교재편찬위원회. 本草學. 서울:영림사. 2020:289-90.
2: 주영승. 증보운곡본초학. 전주:도서출판우석. 2013:598-601.
3: 신민교. 정화임상본초학. 서울:영림사. 2010:826-7.


 




각주

  1. 겨우내 묵은 곡식이 떨어지고 보릿고개에 들어선 때라 봄철 꽃봉오리를 보고 ‘팥’을 닮았다고 이름 붙인 까닭을 짐작할만하다. 더욱이 유독하여 구황식물로 적당치 않았으니 안타까움이 깃든 이름이기도 하다.
  2. 일부 문헌에 ‘삼국시대의 靑牛先生이 원화를 상복하여 오래 살았다’는 기록이 있다.그러나 후대의 李時珍은 《本草綱目》에서 ‘원화는 毒物인데 어찌 오래 복용할 수 있냐며 믿기 어렵다’고 비판하였다. 아래 《本草綱目》의 원문 참조.
  3. 《神農本草經》 芫花. 味辛 溫. 主咳逆上氣 喉鳴‧喘 咽腫‧短氣 蠱毒‧鬼瘧 疝瘕‧癰腫 殺蟲魚. 一名去水. 生川谷(舊在木部 非).
  4. 《名醫別錄》 《本草經集注》 芫花. 味苦 微溫 有小毒. 消胸中痰水 喜唾 水腫 五水在五臟皮膚 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久服令人虛. 一名毒魚 一名牡芫. 其根名蜀桑根 治疥瘡 可用毒魚. 生淮源. 三月三日採花 陰乾. (決明爲之使 反甘草)
  5. 《本草圖經》 芫花. 芫花 生淮源川谷 今在處有之. 宿根舊枝莖紫 長一‧二尺. 根入土深三‧五寸 白色 似榆根, 春生苗葉 小而尖 似楊柳枝葉, 二月開紫花 頗似紫荊而作穗 又似藤花而細. 三月三日採 陰乾. 其花須未成蕊 蒂細小 未生葉時收之. 葉生花落 即不堪用. 《吳普本草》云: 芫花 一名敗華 一名兒草 一名黃大戟. 二月生葉 加厚則黑. 華有紫‧赤‧白者. 三月實落盡 葉乃生是也. 而今絳州出者 花黃謂之黃芫花. 漢太倉公淳于意 治臨淄女子薄吾蟯(音饒)瘕. 蟯瘕爲病 腹大 上膚黃粗 循之慼慼然. 意飲以芫花一撮 即出蟯可數升 病遂愈. 張仲景治太陽中風 吐下嘔逆者 可攻十棗湯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三物等分 停各篩末 取大棗十枚 水一升半 煮取八合 去滓 內諸藥 强人一錢匕 羸人半錢匕 溫服之. 不下 明旦更加半匕 下後糜粥自養. 病懸飲者 亦主之. 胡洽治水腫及支飲‧澼飲 加大黃‧甘草 並前五物各一兩 棗十枚 同煮如法. 一方又加芒硝一兩 湯成下之. 又《千金方》凝雪湯 療天行毒病七‧八日 熱積聚胸中 煩亂欲死. 起人死㩉方 取芫花一斤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 漬故布薄胸上 不過再三薄 熱則除 當溫四肢 護厥逆也. 吳普又云: 芫花根 一名赤芫根. 神農: 辛 雷公: 苦 有毒. 生邯鄲 八月‧九月採 陰乾. 久服令人泄. 古方亦入藥用. 《古今錄驗》: 療暴中冷 傷寒鼻塞 喘嗽喉中啞塞 失音聲者. 取芫花根一虎口 切 曝乾. 令病人以薦自縈就裹. 舂芫花根令飛揚 入其七孔內 當眼淚出 口鼻皆羅䓶畢畢耳 勿住 令芫根盡則止. 病必於此瘥.
  6. 《湯液本草》 芫花. 氣溫 味辛‧苦. 有小毒.
    《本草》云: 主咳逆上氣 喉鳴喘急 咽腫短氣 蠱毒鬼瘧 癰腫疝瘕. 殺蟲魚. 消胸中痰水 喜(聲去)唾 水腫 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久服令人虛. 仲景治太陽中風 脅下痛 嘔逆者 可攻 十棗湯主之.
    《液》云: 胡洽治痰癖飲 加以大黃‧甘草 五物同煎. 以相反主之 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 水者 肺‧腎‧胃三經所主 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 上而頭 中而四肢 下而腰臍 外而皮毛 中而肌肉 內而筋骨. 脈有尺寸之殊 浮沉之異 不可輕瀉 當知病在何經何臟 誤用則害深. 然大意泄濕 內云五物者 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也.
  7. 《本草約言》 芫花. 味辛‧苦 氣溫 有毒 陽中之陰 降也. 內而三焦 外而身表 泄水氣之橫流 下逆氣之奔擾 瀉濕利水爲要. 凡用 微熬不可近眼. 久服令人虛.
  8. 《藥鑑》 芫花散皮膚水腫發浮 消胸膈痰涎氣逆
  9. 《本草備要》 芫花. 大通 行水. 苦寒有毒. 去水飲痰癖. 療五水在五臟‧皮膚 脹滿喘急 痛引胸脅 咳嗽瘴瘧(五水者 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 水積胸中 堅滿如石 名石水. 汗如柏汁 名黃汗 久不愈必致癰膿. 時珍曰: 仲景治傷寒太陽證 表未解 心下有水而咳 乾嘔發熱 或喘或利者 小靑龍湯主之. 表已解 有時頭痛 汗出惡寒 心下有水 乾嘔 痛引兩脅 或喘或嗽者 十棗湯主之. 蓋靑龍散表邪 使水從汗出 《內經》所謂開鬼門也, 十棗逐里邪 使水從兩便出 《內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法也. 十棗湯: 芫花‧甘遂‧大戟等分 棗十枚). 葉似柳 二月開花紫碧色 葉生花落. 陳久者良. 醋煮過 水浸曝用. 根療疥 可毒魚. 反甘草(鬥訟者 取葉擦皮膚 輒作赤腫 假傷以誣人).
  10. 폐 또는 흉강을 이르는 말이다.
  11. 《本草求眞》 芫花. (毒草)大通里外水道. 芫花(專入脾肺腎). 味辛而苦. 氣溫有毒. 亦反甘草. 主治頗與大戟甘遂. 皆能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 然此味苦而辛. 苦則內泄. 辛則外搜. 故凡水隱痰癖. 皮膚脹滿. 喘急痛引胸脅. 咳嗽脹瘧. 裡外水閉. 危迫殆甚者. 用此毒性至緊. 無不立應. (飲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伏飲之異. 李時珍云. 夫飲有五. 皆出內啜水漿. 外受濕氣. 郁蓄而爲留飲. 流於胸則爲支飲. 令人喘咳寒熱. 吐沫背寒. 流於肺則爲懸飲. 令人咳唾痛引缺盆兩脅. 流於心下則爲伏飲. 令人胸滿嘔吐寒熱眩暈. 流於腸胃則爲痰飲. 令人腹鳴吐水. 胸脅支滿. 或作泄瀉. 忽肥忽瘦. 流於經絡則爲溢飲. 令人沉重注痛. 或作水氣跗踵. 又水有風水皮水正水黃汗之別. 如水積胞中堅滿如石. 則爲石水. 汗如柏汁炙黃. 名曰黃汗. 久而不愈. 則爲癰膿. 又水在肺則咳. 在胃則嘔. 在頭則眩. 在心則悸. 在背則冷. 在脅則脹)不似甘遂苦寒. 止泄經隧水濕. 大戟苦寒. 止泄臟腑水濕. 蕘花與此氣味雖屬相同. 而性較此多寒之有異耳! 此雖取效甚捷. 誤用多致夭折. 不可不愼. 根名蜀桑. 止可敷瘡毒魚. 及搗汁浸線. 系落痔瘡. 他不宜用. 葉似柳. 花紫碧色. 葉生花落. 陳久者良. 醋煮過. 水浸暴用. 反甘草. (葉可擦膚赤腫作傷)
  12. 《本草便讀》 芫花. 入肺脾而兼腎. 窠囊水飲立蠲除. 導上下以通腸. 留伏濕痰頓解化. 散瘀消腫. 味苦而辛. 治癖殺蟲. 性溫有毒. (芫花味苦辛. 色黃赤. 性溫有毒. 入脾肺腎三經血分. 專瀉上下水邪. 以其爲花也. 故能瀉而兼散. 非比商陸之沉降. 不能破血. 且性之寒溫亦異耳. 然有毒之品. 不可輕投)
  13. 이 외에 水濕의 邪氣가 絡脈과 관절에 침범하여 생기는 팔다리 근육의 경련 및 통증, 이로 인한 보행불능, 그리고 외부의 나쁜 공기(嵐瘴濕熱毒癘之氣)에 의한 학(瘧) 등에도 응용하기도 하였다.

    《本草正義》 濕熱‧痰水爲虐, 功用專在破泄積水 ··· 《本經》主咳逆上氣, 喉鳴, 及喘而短氣, 皆水飲停積上焦, 氣壅逆行, 閉塞不降. 咽腫, 亦熱毒實痰, 窒滯清竅, 此等苦泄攻通猛將, 均爲濕熱實閉 ··· 蠱毒, 乃南方濕熱毒蟲, 入人腸胃, 非滌盪直泄不治 ··· 瘴瘧, 故治宜泄導熱毒 ··· 癰腫, 則固專指陽發實熱之瘍患矣 ··· 喜唾, 乃飲積胸中, 水氣上溢, 而口多涎沫耳. 皮膚腰痛, 亦指水氣氾濫之一證 ··· 肉毒, 是肉食之毒, 食物得毒, 固必泄之而毒始解. 甄權謂治心腹脹滿, 去水氣, 涕唾如膠(固皆以濕痰濁垢言之, 故又曰通利血脈, 治惡瘡風痹濕). 又謂: 治一切毒風, 四肢攣急, 不能行步(則亦水濕之邪, 痹其絡脈關節者, 謂爲毒氣···) 此藥治瘧, 惟有嵐瘴濕熱毒癘之氣, 吸入口鼻, 浸淫絡脈, 因而往來寒熱, 以此泄導穢濁, 使從二便而去, 最爲合宜, 其外虛實諸瘧, 固皆非其治也

  14. 《本經逢原》 芫花. 苦辛溫 有毒. 陳者良. 水浸一宿曬乾 醋炒以去其毒. 弘景曰: 用者微熬 不可近眼 反甘草.
    《本經》主咳逆上氣 喉鳴咽腫短氣 蠱毒鬼瘧 疝瘕癰腫 殺蟲魚.
    [發明] 芫花消痰飲水腫 故《本經》治咳逆 咽腫疝瘕癰毒 皆是痰濕內壅之象. 仲景治傷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發熱而咳 或喘 或利者 小靑龍湯主之. 若表已解 有時頭痛汗出惡寒 心下有水氣 乾嘔痛引兩脅 或喘或咳者 十棗湯主之. 蓋小靑龍湯驅逐表邪 使水氣從毛竅而出 《內經》開鬼門法也. 十棗湯驅逐里邪 使水氣從大小便而泄 《內經》潔淨府‧去菀陳莝法也. 芫花‧大戟‧甘遂之性 逐水瀉濕 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處 取效甚捷 不可過劑 泄人眞元.
  15. 《要藥分劑》 芫花. 味苦. 性溫. 有大毒. 決明爲使. 反甘草.
    【主治】主咳逆上氣. 瘴瘧. (本經)主消胸中痰水. 喜唾. 水腫. 五水在五臟皮膚. 及腰痛. 下寒. 療疥瘡. (別錄)治心腹脹滿. 去水氣. 寒痰. 涕唾如膠. 通利血脈. 治風濕痹. 一切毒風. 四肢攣急. 不能行步. 並治楊梅毒瘡. (甄權)水飲痰癖. 脅下痛. (綱目)
    【歸經】入肺脾腎三經. 爲行水之品. (專去水飲痰癖)
    【前論】士瀛曰. 破癖須用芫花. 行水後即便養胃可也. 時珍曰. 飲有五. 皆由內啜水漿. 外受濕氣. 郁蓄而爲留飲. 芫花‧大戟‧甘遂逐水泄濕. 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 但可徐徐用之. 取效甚捷. 不可過劑. 泄人元氣.
    【炮製】綱目曰. 凡使. 取陳久者醋煮十數沸. 去醋. 水浸一宿. 曬乾. 則毒減. 醋炒者次之.
  16. 《本草述鉤元》 芫花. 在處有之. 莖幹不全類木. 亦非草本. 高二三尺. 正二月舊枝抽苗作花. 有紫赤黃白四種. 三月花落盡. 葉乃生. 似柳而靑. 漸厚則轉黑. 根皮黃. 似桑根. 三月採花. 必於葉未生時. 葉生花落. 即不堪用. 五月採葉. 八九月採根. 據圖經. 蕘花恐即芫花. 說詳綱目.
    味辛苦. 氣微溫. 有小毒. 內搜腸胃. 外達毛孔. 決明爲之使. 反甘草. 主咳逆上氣. 喉鳴喘息. 咽腫短氣. 消胸中痰水喜唾. 及寒痰涕唾如膠. 療水飲痰癖脅下痛. 治五水在五臟. 皮膚腫脹及腰痛. 通利血脈. 除惡瘡風痹濕. 一切毒風. 四肢攣急. 不能行步. 芫花之辛以散飲. (無己) 傷寒太陽證. 有水氣. 用小靑龍發散表邪. 使水氣出自毛竅. 乃開鬼門法也. 十棗湯祛除里邪. 使水氣泄自大小便. 乃潔淨府去陳莝法也. 夫飲有五. 皆由內啜水漿. 外受濕氣. 郁蓄而爲留伏之患. 流於肺則爲支飲. 令人喘咳寒熱. 吐沫背寒. 流於肝則爲懸飲. 令人咳唾. 痛引缺盆兩脅. 流於心下則爲伏飲. 令人胸滿嘔吐. 寒熱眩暈. 流於腸胃則爲痰飲. 令人腹鳴吐水. 胸脅支滿. 或作泄瀉. 忽肥忽瘦. 流於經絡則爲溢飲. 令人沉重注痛. 或作水氣跗腫. 芫花戟遂之性. 逐水泄濕. 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 但可徐徐用之. 過劑則泄人真元. 三因十棗湯. 用棗肉和藥末爲丸. 以治喘急浮腫之證. 蓋善變通者也. (瀕湖)
    〔論〕 芫花春月生苗. 其花隨吐. 盡春而落. 全稟風木之氣. 以致其用於水氣. 本經首主咳逆喘短喉鳴咽痛. 是其用在上焦以及中焦也. 觀於甘遂大戟. 俱云苦寒. 而茲物獨言辛溫. 且不獨去水氣. 並治寒毒寒痰. 則凡由水以病於風者. 即由風化之行以驅之矣. (水氣所至. 風升之氣亦即至之. 故又能破癖飲. 此味之致用. 似與大戟相彷彿)夫苦寒辛溫. 不惟上下區分. 恐決逐與開散. 亦未可一例視. 諸書切戒其能虛人元氣者. 以水乃氣所化. 而氣布於上焦故也.
    海藏云. 水者肺脾腎三經所主. 有臟腑十二經部分. 上而頭. 中而四肢. 下而腰腳. 外而皮毛. 中而肌肉. 內而筋骨. 脈有尺寸之殊. 浮沉之別. 不可輕瀉. 當知病在何經何臟. 方可用之. 誤投則害劇. 服令人瀉. (當之) 茲物力如山. 體實者久服則虛. 虛者禁用.
    〔修治〕 留數年陳久者良. 用時以好醋煮十數沸. 去醋. 水浸一宿. 曬乾. 如是則毒減. 或以醋炒者. 次之.
  17. 《證類本草》 芫花. 蕪花. 味辛‧苦 溫‧微溫 有小毒. 主咳逆上氣 喉鳴喘 咽腫 短氣 蠱毒 鬼瘧 疝瘕 癰腫 殺蟲魚 消胸中痰水 喜(音戲)唾 水腫 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久服令人虛. 一名去水 一名毒魚 一名杜芫. 其根名蜀桑根 療疥瘡. 可用毒魚. 生淮源川谷. 三月日採花 陰乾. (決明爲之使 反甘草)
    陶隱居云: 近道處處有 用之微熬 不可近眼.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 苗高二‧三尺 葉似白前及柳葉 根皮黃似桑根. 正月‧二月花發 紫碧色 葉未生時收 曬乾. 三月即葉生花落 不堪用也. 藥性論云: 芫花 使 有大毒. 能治心腹脹滿 去水氣 利五臟 寒痰涕唾如膠者 主通利血脈 治惡瘡 風痹濕 一切毒風 如肢攣急 不能行步 能瀉水腫脹滿. 日華子云: 療嗽 瘴瘧. 所在有 小樹子在陂澗旁 三月中盛花 淺紫色.
    圖經曰: 芫花 生淮源川穀 今在處有之. 宿根舊枝莖紫 長一‧二尺. 根入土深三‧五寸 白色 似榆根. 春生苗‧葉 小而尖 似楊柳枝葉. 二月開紫花 頗似紫荊而作穗 又似藤花而細. 三月三日採 陰乾. 其花須未成蕊 蒂細小 未生葉時收之. 葉生花落 即不堪用. 《吳普本草》云: 芫花一名敗華 一名兒草 一名黃大戟. 二月生葉 加厚則黑. 華有紫‧赤‧白者. 三月實落盡 葉乃生是也. 而今絳州出者花黃 謂之黃芫花. 漢·太倉公淳于意治臨淄女子薄吾蟯(音饒)瘕. 蟯瘕爲病 腹大 上膚黃粗 循之慼慼然 意飲以芫花一撮 即出蟯可數升 病遂愈. 張仲景治太陽中風 吐下嘔逆者 可攻 十棗湯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三物等分 停各篩末. 取大棗十枚 水一升半 煮取八合 去渣 納諸藥. 強人一錢匕 贏人半匕 溫服之. 不下 明旦更加半匕 下後藤粥自養 病懸飲者亦主之. 胡洽治水腫及支飲‧澼飲. 加大黃‧甘草並煎 五物各一兩 棗十枚同煮 如法. 一方: 又加芒硝一兩 湯成下之. 又《千金方》凝雪湯 療天行毒病七‧八日 熱積聚胸中 煩亂欲死. 起人死㩉方: 取芫花一斤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 漬故布薄胸上. 不過再三薄 熱則除. 當溫四肢 護厥逆也. 吳普又云: 芫花根 一名赤芫根. 神農: 辛. 雷公, 苦 有毒. 生邯鄲. 八月‧九月採 陰乾. 久服令人泄 右方: 亦入藥用. 《古今錄驗》療暴中冷 傷寒 鼻塞喘嗽 喉中瘂塞 失音聲者. 取芫花一虎口 切 曝乾. 令病人以薦自縈就裹. 舂芫花根令飛楊 入其七孔中. 當眼淚出 口鼻皆羅刺畢畢耳. 勿住 令芫根盡則止. 病必於此瘥.
    經驗方: 治痔瘻有頭方: 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 以淨水洗卻 入木臼搗 用少許水絞取汁 於銀‧銅器內慢火煎成膏 將絲線於膏內度過系痔 系時微痛 候心躁落時 以紙拈子入膏藥於竅內 永除根本 未落 不得使水. 三國志魏初平中 有靑牛先生常服芫花 年如五‧六十 人或親識之 謂其已百餘歲矣. 二十六種陳藏器余
  18. 《本草綱目》 芫花(《本經》下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釋名】杜芫(《別錄》)‧赤芫(《吳普》)‧去水(《本經》)‧毒魚(《別錄》)‧頭痛花(《綱目》)‧兒草(《吳普》)‧敗華(《吳普》) 根名黃大戟(《吳普》)‧蜀桑(《別錄》). 時珍曰: 芫或作杬 其義未詳. 去水言其功 毒魚言其性 大戟言其似也. 俗人因其氣惡 呼爲頭痛花. 《山海經》云: 首山其草多芫 是也.
    【集解】《別錄》曰: 芫花生淮源川穀. 三月三日採花 陰乾. 普曰: 芫根生邯鄲. 二月生葉 靑色 加厚則黑. 華有紫‧赤‧白者. 三月實落盡 葉乃生. 三月採花 五月採葉 八月‧九月採根 陰乾. 保升曰: 近道處處有之. 苗高二‧三尺 葉似白前及柳葉 根皮黃似桑根. 正月‧二月花發 紫碧色 葉未生時收採日乾. 葉生花落 即不堪用也. 頌曰: 在處有之. 宿根舊枝莖紫 長一二尺. 根入土深三‧五寸 白色 似榆根. 春生苗葉 小而尖 似楊柳枝葉. 二月開紫花 頗似紫荊而作穗 又似藤花而細. 今絳州出者花黃 謂之黃芫花. 時珍曰: 顧野王《玉篇》云: 杬木出豫章 煎汁藏果及卵不壞. 洪邁《容齋隨筆》云: 今饒州處處有之. 莖幹不純是木. 小人爭鬥者 取葉挼擦皮膚 輒作赤腫如被傷 以誣人. 至和鹽擦卵 則又染其外若赭色也.
    【修治】弘景曰: 用當微熬. 不可近眼. 時珍曰: 芫花留數年陳久者良. 用時以好醋煮十數沸 去醋 以水浸一宿 曬乾用 則毒滅也. 或以醋炒者次之.
    【氣味】根同. 辛 溫 有小毒. 《別錄》曰: 苦 微溫. 普曰: 神農‧黃帝‧雷公: 苦 有毒, 扁鵲‧岐伯: 苦, 李當之: 有大毒 多服令人泄. 之才曰: 決明爲之使. 反甘草.
    【主治】咳逆上氣 喉鳴喘 咽腫短氣 蠱毒鬼瘧 疝瘕癰腫. 殺蟲魚(《本經》). 消胸中痰水 喜唾 水腫 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根: 療疥瘡. 可用毒魚(《別錄》). 治心腹脹滿 去水氣寒痰 涕唾如膠 通利血脈 治惡瘡風痹濕 一切毒風 四肢攣急 不能行步(甄權). 療咳嗽瘴瘧(大明). 治水飲痰澼 脅下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 張仲景治傷寒太陽證 表不解 心下有水氣 乾嘔發熱而咳 或喘或利者 小靑龍湯主之. 若表已解 有時頭痛出汗‧不惡寒 心下有水氣 乾嘔 痛引兩脅 或喘或咳者 十棗湯主之. 蓋小青龍治未發散表邪 使水氣自毛竅而出 乃《內經》所謂開鬼門法也. 十棗湯驅逐里邪 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 乃《內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法也. 夫飲有五 皆由內啜水漿 外受濕氣 郁蓄而爲留飲. 流於肺則爲支飲 令人喘咳寒熱 吐沫背寒, 流於脅下則爲懸飲 令人咳唾 痛引缺盆兩脅, 流於心下則爲伏飲 令人胸滿嘔吐 寒熱眩暈, 流於腸胃 則爲痰飲 令人腹鳴吐水 胸脅支滿 或作泄瀉 忽肥忽瘦, 流於經絡 則爲溢飲 令人沉重注痛 或作水氣胕腫. 芫花‧大戟‧甘遂之性 逐水泄濕 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 但可徐徐用之 取效甚捷. 不可過劑 泄人真元也. 陳言《三因方》 以十棗湯藥爲末 用棗肉和丸 以治水氣喘急浮腫之證 蓋善變通者也. 楊士瀛《直指方》云: 破癖須用芫花 行水後便養胃可也. 好古曰: 水者 肺‧腎‧脾三經所主 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 上而頭 中而四肢 下而腰腳 外而皮毛 中而肌肉 內而筋骨. 脈有尺寸之殊 浮沉之別. 不可輕瀉. 當知病在何經何臟 方可用之. 若誤投之 則害深矣. 芫花與甘草相反 而胡洽居士方 治痰癖飲癖 以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同用. 蓋欲其大吐以泄濕 因相反而相激也.
    【正誤】愼微曰: 《三國志》云: 魏初平中 有靑牛先生 常服芫花 年百餘歲 常如五‧六十人. 時珍曰: 芫花乃下品毒物 豈堪久服? 此方外迂怪之言 不足信也.
    【附方】舊五 新二十一.
    卒得咳嗽: 芫花一升. 水三升 煮汁一升 以棗十四枚 煮汁干. 日食五枚 必愈. (《肘後》)
    卒嗽有痰: 芫花一兩(炒). 水一升 煮四沸 去滓 白糖入半斤. 每服棗許. 勿食酸鹹物. (張文仲《備急方》)
    喘嗽失音 暴傷寒冷 喘嗽失音: 取芫花連根一虎口 切曝乾. 令病人以薦自裹. 舂令灰飛揚 入其七孔中. 當眼淚出 口鼻皆辣 待芫根盡乃止. 病即愈. (《古今錄驗》)
    乾嘔脅痛 傷寒有時頭痛 心下痞滿 痛引兩脅 乾嘔短氣 汗出不惡寒者 表解里未和也 十棗湯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爲散. 以大棗十枚 水一升半 煮取八合 去滓納藥. 強人服一錢 羸人半錢 平旦服之 當下利病除. 如不除 明旦更服. (仲景《傷寒論》)水腫支飲 及澼飲: 用十棗湯加大黃‧甘草 五物各一兩 大棗十枚同煮 如法服. 一方: 加芒硝一兩. (胡洽《百病方》)
    天行煩亂: 凝雪湯: 治天行毒病七八日 熱積胸中 煩亂欲死. 用芫花一斤. 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 漬故布薄胸上. 不過再三薄 熱則除. 當溫四肢 護厥逆也. (《千金方》)
    久瘧結癖 在腹脅堅痛者: 芫花(炒)二兩 硃砂五錢 爲末 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 棗湯下. (《直指》)
    水蠱脹滿: 芫花‧枳殼等分 以醋煮芫花至爛 乃下枳殼煮爛 搗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白湯下. (《普濟方》)
    酒疸尿黃髮黃 心懊痛 足脛滿: 芫花‧椒目等分 燒末. 水服半錢 日二服. (《肘後》)
    背腿間痛 一點痛 不可忍者: 芫花根末 米醋調敷之. 如不住 以帛束之. 婦人產後有此 尤宜. (《袖珍》)
    諸般氣痛: 芫花(醋煮)半兩 玄胡索(炒)一兩半 爲末. 每服一錢. 男子元臟痛 蔥酒下. 瘧疾 烏梅湯下. 婦人血氣痛 當歸酒下. 諸氣痛 香附湯下, 小腸氣痛 茴香湯下. (《仁存》)
    鬼胎癥瘕 經候不通: 芫花根三兩(銼). 炒黃爲末. 每服一錢 桃仁煎湯調下 當利惡物而愈. (《聖惠方》)
    催生去胎: 芫花根剝皮 以綿裹 點麝香 套入陰穴三寸 即下. (《攝生妙用方》)
    產後惡物不下: 芫花‧當歸等分 炒爲末. 調一錢服. (《保命集》)
    心痛有蟲: 芫花一兩(醋炒) 雄黃一錢 爲末. 每服一字 溫醋湯下. (《乾坤生意》)
    牙痛難忍 諸藥不效: 芫花末擦之 令熱痛定 以溫水漱之. (《永類方》)
    白禿頭瘡: 芫花末 豬脂和敷之. (《集效方》)
    癰腫初起: 芫花末 和膠塗之. (《千金》)
    癰癤已潰: 芫花根皮搓作捻 插入 則不生合 令膿易竭也. (《集簡方》)
    痔瘡乳核: 芫根一握 洗淨 入木臼搗爛 入少水絞汁 於石器中慢火煎成膏. 將絲線於膏內度過 以線系痔 當微痛. 候痔乾落 以紙捻蘸膏納竅內 去根 當永除根也. 一方: 只搗汁浸線一夜用. 不得使水. (《經驗》)
    瘰癧初起氣壯人: 用芫根擂水一盞服 大吐利 即平. 黃州陳大用所傳. (《瀕湖集簡方》)
    便毒初起: 芫根擂水服 以渣敷之 得下即消. 黃州熊珍所傳. (《瀕湖集簡方》)
    贅瘤焦法: 甘草煎膏 筆妝瘤之四圍 上三次. 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 爲末 醋調. 別以筆妝其中 勿近甘草. 次日縮小 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 仍上此藥 自然焦縮. (危氏《得效方》)
    一切菌毒 因蛇蟲毒氣 熏蒸所致: 用芫花生研 新汲水服一錢 以利爲度. (危氏《得效方》)
  19. 《本草易讀》 芫花百四十六. 醋炒用. 決明爲使 反甘草. 辛 苦 有毒. 入足太陽經. 泄水破氣 逐飲滌痰. 療咳嗽而除上氣 平癰瘡而消腹滿. 蕘花治同. 芫花生淮源川穀. 春採花 秋採根. 今在處有之. 宿根舊枝莖紫 根白似榆根. 苗葉似柳. 二月開紫花作穗 又似藤花而細. 今絳州出者花黃 謂之黃芫花. 或日黃色者即蕘花 或曰生時色黃 干則白耳.
    贅瘤焦法: 甘草熬膏 筆妝瘤之四圍 上數次. 次用芫花‧大戟‧甘遂爲末 醋合. 另以筆妝其中 勿近甘草. 次日縮小 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 仍上此藥 自然焦縮. (驗方第一)
    便毒初起 用根搗出水煎服 以渣敷之 得下則消. (第二)
    瘰癧初起 壯人 用芫根擂水服 大吐利則平. (第三)
    一點痛甚 背腿間 根末合醋敷 帛束之. (第四)
    鬼胎癥瘕 經不通. 以根炒末 桃仁湯下 下惡物爲度. (第五)
    酒疸尿黃 同椒目燒末 每水下半錢. (第六)
  20. 아래 본문의 ‘작용’ 참조
  21. 진균감염에 의한 ‘백선(ringworm)’
  22. 《綱目》留數年陳久者良.
  23. 《本草蒙筌》 得之煮醋數沸 灑出漬水一宵. 復曝乾收 才免毒害.
  24. 《本草綱目》 用時以好醋煮十數沸 去醋 以水浸一宿 曬乾用 則毒滅也. 或以醋炒者次之.
  25. 《本草約言》 凡用 微熬不可近眼.
  26. 《得配本草》 少用取效甚捷 多用損人眞元. 虛者誤服 必致夭折.